Thursday, December 12, 2013

Baby Universe: a puppet odyssey

今年紐約的冬天來的晚,但是剛好落在我要去看Wakka Wakka ”Baby Universe” 這一天,溫度計說攝氏一度,記得前兩天還有十度說。劇場是Baruch College的表演藝術中心,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地點是在學校的關係,還是這齣戲的主題,我發現這次觀眾群的氣質和其他劇場比起來很不一樣,非常學院派(academic)的感覺。
在劇場門打開之前,一個號稱自己是”RobotHwaking 5000” 的機器人偶坐著輪椅出來,透過遙控器在觀眾間遊走閒聊、作暖場。其實他是代表繼愛因斯坦之後,當代最有名的物理學家Stephen Hawking (史蒂芬.霍金) ,他因為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不但困坐在輪椅上,也因此失聲而必須以機器發音,就像這個機器人偶一般。
史蒂芬曾說:「we are entering an increasingly dangerous period of our history……our only chance of long term survival is to spread out to space.」基本上,他主張人類不但要移民太空,而且要離開太陽系,往外太空擴展生存空間。如果你對他有點認識,你就會了解這齣戲基本上,就是以這個理論做出發點,但是即使你對這些一無所知也沒關係,在看完戲之後,你多多少少也會接受到這個訊息。
戲一開場,兩名全黑戴著類似防毒面具的人出現在台上,面具內有燈光在全黑的劇場裡亮起,讓觀眾看到演員若隱若現的表情,其中一人是電台主持人,手持著一顆象徵著麥克風的發光的紅球,他訪問身邊那位在瀕臨毀滅地球的生還者。訪問中我們知道,人們必須躲進避難所來避免被太陽燒焦,在缺乏食物的狀況下,造成人吃人的情形。這樣的電台訪問安排重複出現三、四次,訪問在不同狀況下的不同的生還者,我覺得是導演聰明的轉場的方式,他將鏡頭拉出來,讓觀眾可以有做延伸及對照的機會。
畫面一轉,我們看到一座每層亮著燈的塔樓,一個迷你太空船繞著塔樓飛行,去探訪塔樓裡正在被培育的新宇宙嬰兒,並且重複的告訴他們,這個蘊育的過程所需要的就是” (all we need is love)。這座塔樓是科學家企圖用科學的方式培育新地球的基地,因為地球被人類摧殘,而即將毀滅的太陽,所發出的劇熱把地球上的生物也同時毀滅了。
本劇有五位操偶員操作三十個偶,大部分的偶是類似開口偶Muppet的形式,但是是由一人操縱嘴巴/頭及一隻手,另一人操縱另一隻手或腳,另外還有光影和棒偶。第一個出現的是一位慈愛的母親偶握著一顆象徵生命的發光的紅球(類似開場的紅球麥克風),期待它早日誕生。說著說著,紅球消失在一陣閃光,出現一隻類似昆蟲的偶冒出來逗弄媽媽,它就是這個基地最新孕育出來的第七代嬰兒宇宙 Baby Universe 7001 這個嬰兒一邊與母親互動,一邊長大,同時間,透過燈光的轉換,我們看到被燒焦的水星和月亮先生在通電話,討論他們該如何綁架Baby Universe。這樣畫面交錯進行的手法,在劇中重複出現,非常接近電影的剪接。
Baby Universe三歲時,在接受科學家的檢驗後,斷定他是星球孕育計畫第一個成功的例子。他們雖然想將他安全地限制在塔樓內直到他成熟長大,但是充滿好奇心、不斷問問題的Baby Universe禁不住月亮先生的誘惑,跟著他到了塔樓外而被他帶到太陽系,準備把他獻給太陽做牲品。
憤怒的太陽是由單一的操偶員操作,縮小比例的頭由操偶員伸直了一隻手在頭頂上操作,操偶員的另一隻手則操作偶的一隻手臂,偶的另一隻手臂則聰明地透過一支權杖和演員的一隻腳相連接,因此在走動時造成自由擺動。這種小頭大身體的反比例,給即將毀滅的太陽一種被諷刺的無力感。

Baby Universe從太陽手中逃脫後,導演再度用重疊剪接畫面的手法,並充分利用偶的好處,給予形式上的變化。當月亮在太空追逐Baby Universe時,除了呈現月亮先生偶以及Baby Universe偶在空中漂浮外,也用月亮的藍色剪影與Baby Universe的光點在紗幕上飛行的畫面,兩者交錯進行,給予觀眾一個不同遠近距離的畫面,相當耐人尋味。同時間,科學家出現在映有太陽系畫面的紗幕後 決定要用人性的弱點來誘引Baby Universe回到塔樓基地,那也就是利用他媽媽的哀求。
Baby Universe最後還是被月亮抓到,帶到太陽系眾星球聚集的party上,他們想要拷問他科學家的計畫。但是Baby Universe聽到他媽媽給他的警告,同時間他瞬間長大,但是與其把他變大 ,導演很巧妙地把其他星球的角色,和場景內的一個樓梯和箱子縮小大概十分之一,相較之下,Baby Universe長大了十倍,這樣的效果真的也只有偶才可以辦到。 
之後太陽終於死去,現場有爆炸後塵埃的下雪(紙片)效果。長的更大的Baby Universe回到塔樓,這時他幾乎與塔樓一樣大,知道媽媽被困在裡面的他,抱住塔樓搖晃。同時間,觀眾看到媽媽在窗戶景片後跟著搖晃,又一個遠近鏡頭重疊的處理。
最後,Baby Universe在由塔樓飛出的太空船的包圍下,一陣閃光,Baby Universe化為一個新的地球誕生,發光的太空船隊以慢動作向他前進,象徵移民行動將展開。最後又回到電台記者訪問的畫面,似乎在暗示,這樣的故事將會不斷地重複發生。
通常我對科幻小說改編的戲是沒有什麼太大興趣,但是這齣戲的劇本架構十分生動而完整,角色的勾畫讓人感動,也常常讓人會心一笑。例如當媽媽告訴Baby Universe是男孩時,他問說為何他沒有小雞雞,結果他自己生出一個小雞雞來,當媽媽說他不需要小雞雞時,他跟小雞雞說再見,小雞雞脫離他的身體,變成向毛毛蟲一樣的偶。類似這樣幽默而深刻的手法時時出現,讓人覺得原來科幻小說也可以是如此幽默而溫暖。 
除了之前提到該戲巧妙地運用偶的特色來做許多接近電影畫面的處理之外,同時也有很棒的投影特效 (現在的偶戲幾乎百分之五六十都有用到投影,但是用的好的真的不多)。例如當他們要乘電梯上下塔樓時,偶只是很簡單地站在紗幕的後面,由前方投射往下降的線條,就感覺他們在上升。還有當月亮帶著Baby Universe穿越被人類破壞的地球時,投射的也只是單向移動的枯枝森林剪影,簡單但是給觀眾充分地想像空間。對我而言,這是一個偶戲創作者應該給觀眾最佳的參與機會與權力,畫面不需要給全部,沒有畫出來的部分,就讓觀眾自己去填滿,這才是看偶戲最大的樂趣。
這齣戲的燈光音效更是為戲的嚴謹製作加分,用的不多不少、剛剛好。操偶者雖然全黑,但是有防毒衣的設計,更是為世界末日的氣憤添加了一筆,他們的操作默契與聲音表現也非常值得欣賞。 
看完戲後,觀眾雖然給予掌聲,但是沒有我想像中的熱烈,或許真的是因為他們和我平常一起看戲的觀眾群不太一樣,也太內斂了吧。不過至少我在回家的路上,一路回想我對該戲的欣賞及它給我的刺激,竟也忘記了攝氏一度的寒冷。 

Wakka Wakka 劇團網站   http://www.wakkawakka.org/

劇評 紐約時報 http://theater.nytimes.com/2010/12/07/theater/reviews/07puppet.html?ref=theater 幕後 http://www.backstage.com/bso/news-and-features/ny-review-baby-universe-a-puppet-odyssey-1004133829.story



文章日期:2010-12-07 02:0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