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2, 2013

A night with Walt Whitman

@ Here Arts Center NYC Jun 3~7

六月初的紐約還沉醉在早春的清新涼爽,雖然被氣象人認定為不正常的現象,但是我可不會抱怨,只想盡量擁抱這炎夏來臨前的最後清涼,走在第七大道上,迎風前往格林威治村的這裡藝術中心(Here Arts Center) 觀賞詩人惠特曼之夜 (A Night With Walk Whitman) ”

通常我會在去看戲之前先收集一點和戲有關的資料,以避免在看戲時有丈二金剛摸不著腦袋的狀況,但是在紐約看戲看多了,發現其實有很多時候,空著腦袋去看反而會激發更多的想法,可能是因為少了先入為主的障礙,腦袋的空間變大了的關係。這次我就決定清乾淨我腦袋,好好去接受劇場所能帶給我的驚喜。第一個surprise---喔,今晚看的不是一齣戲,是兩齣戲。

向惠特曼致敬(Ode to WALT WHITMAN)”  by Bart Buch
戲由一段短短的光影伴著現場一人電子樂團的演奏揭開序幕,首先是在一塊大白幕後一些草葉在兩盞燈交互亮滅間形成草影叢叢的影像,之後一個手偶在一鍵盤前打字的光影加入,熟悉詩人惠特曼的人大概馬上就可以解讀出來他正在撰寫他著名的《草葉集》(Leaves of Grass),之後的演出在掌中偶、面具、執頭偶及投影等不同媒體之間交錯進行。

首先是以電腦投影顯現一個網路交友的網頁,從網頁的設計很明顯的可以看出來,這是給男同性戀者交往的空間。藉由個人檔案的方式,很直接了當地介紹了該戲的兩個主角,一位是美國詩人Walt Whitman,另一位則是西班牙詩人Federico Garcia Lorca。之後作者也不斷地以網路交談的模式,把Lorca所寫的”Ode to Walt Whitman” 以網路對話的形式呈現。這樣的選擇,有人可能會覺得太做作,有人或許會覺得是結合現代人生活的聰明選擇,我個人則覺得其實和整齣戲的編排來說是好的,只可惜它用的太多太長,最後我覺得好像坐在圖書管裡唸書一樣,一頁又一頁,感覺好像有唸不完的功課。

劇中掌中偶是以很簡單的paper machie 塑造的偶頭直接套在操偶人赤裸的手上,我猜作者是想製造一種坦誠相見的份微。就像他舞台設計一樣,整個台以木材原色呈現,完全沒有上色。我解讀為兩位詩人在追尋(同性) / 友誼的過程中,誠實地面對自己與彼此,誠如他們的對話一般,直接而有力。

兩位詩人除了是掌中偶之外,還不斷交錯地以面具的形式出現,演員戴著同樣造型的大型面具,出來演出象徵性的互動,或類似鏡面劇場(still image)的片段。例如最後一段鬥牛的場景,從掙扎到Lorca被牛鬥死,有大約五六個畫面,演員在開幕關幕之間變換姿勢,好像幻燈片一樣。這樣的設計是不錯的點子,只可惜太長、太慢,原本很具有張力的畫面,被冗長的過程把力量給削弱了ㄧ大半。

劇中我最喜歡的偶是造型非常簡單的葉草偶;我可以看出製偶人用原始的胚布車缝出最簡單的人形,再以些許葉草裝飾,把Whitman的《草葉集》幻化為有生命的偶。最妙的是他在偶的腳底加裝磁鐵,所以兩個葉草偶可以在一根鐵絲上行走、交會、共舞、溶為一體,建構一場美妙的舞蹈。在另一段葉草人戲中,出現四個偶,他們在和操偶人做親密的互動之後,最後扭曲他們的身體置身在四個木箱子中,形成彷彿LOVE的字型,非常寫意。

該劇還有一個點我很喜歡的是,在某些場景之間,導演會穿插一幕兩對眼睛在背景的兩個可打開小小窗戶內張望的景,顯然一個是Walt Whitman,另一個是Federico Garcia Lorca,感覺上他們除了也在觀賞這齣戲之外,他們也在觀察觀眾,非常有趣的註腳,這種小小的細節,常常是在看完戲後最讓我回味無窮的點。

這齣戲有兩個讓我覺得可以修改的地方,一個是太多的文字投影,導演企圖透過網路聊天的方式讓兩位不同年代的詩人打破時空在網路上交談,同時介紹詩人們的詩文作品,動機很好,只是太多太長了。另一點就是太多個結尾了,導演在用不同的偶重複演出最後的情節之外,又加上了光影、文字、音樂等完結篇,最後還讓演員把面劇和偶拿出來從台前遊行穿過觀眾席走到後台,給我一種說不完的故事的感覺。除此之外,我想這是一個十分成熟,而且勇於嘗試新事物的創作。 


當晚的第二個節目是:

“Live Oak, With Moss”  by Brian Selznick
多年前在聖安倉庫的偶戲實驗室裡第一次看到Brian的作品” The Dinosaurs of Waterhouse Hawkins”,那也是我第一次在聖安倉庫看到把一個三呎不到的迷你舞台用現場投影的方式,放大到二、三十呎寬的大銀幕上,當下覺得蠻震憾的,因為Brian精密的舞台及偶的設計,與他細膩順暢的操作,在大螢幕上展露無遺,有趣的是身為觀眾的我們在觀賞一個重疊影像(double images) 。雖然其中一個媒體是電影銀幕,但是又有現場演出的元素,有人說這樣的手法把3D的劇場平片化為2D了,但是Brian的美麗設計及一氣呵成的演出,讓你覺得他是把2D的畫面立體化了。(之前我在Jim Henson偶戲節中,看到一個英國團體Faulty Optic曾用同樣的手法,但是他們只是把一個水族箱放大至約兩倍大的螢幕,給觀眾看清楚水中偶的的動作,震撼力比較沒這麼強)

Live Oak, With Moss是一串有關男性尋找同性愛情的詩選,Whiteman當初可能覺得這些詩太直接(想像同性戀這個主題在他那個時代會影起的反應……),他把這些詩從他的詩集裡刪除而沒有出版,然後把它們暗藏在其他詩選中,最後出現在《草葉集》中的菖蒲篇裡,這些詩就成了Brian這齣戲的基礎。

該戲稟承Brain的個人風格,也就是皮箱中的模型劇場加上現場攝影機放大的螢幕,一口老皮箱打開,裡面是一個迷你模型劇場的鏡框,鏡框內不斷出現更多的鏡框及圖案,基本上是一場有生命的繪本,透過Brain超級有次序但是又充滿感情操作轉換,讓觀眾目不暇給。其中最具張力的畫面是在戲的最後一段,Brain拿開所有的畫片,他把他自己的手臂當作一幅畫處裡,在畫框中緩慢移動,透過攝影機的放大,那種肌膚相親的感覺也跟著放大,頗令人屏氣凝神。

這次最大的不同是有Robert Een現場大提琴演奏及歌唱的部分,大提琴簡單而具有張力的音符, 加上Robert深具情感的歌聲,和Brain的美麗畫面相輔相成,二十分鐘一轉眼就過去,感覺自己經歷了一個視覺和聽覺的下午茶饗宴,What a treat!

Brain 除了是個amazing puppeteer之外,他同時也是個童書插畫家,有許多優秀的作品。

參考網站

文章日期:2009-06-15 03:47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